野生动物知识 -凯发网站

  
凯发网站-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摄影 > 动物 > 正文
[][评论]

野生动物知识

媒体:原创  作者:湿地中心
专业号: 2016/11/18 17:10:21

(一)中文学名青鱼     拉丁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硬骨鱼纲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属   青鱼属    种   青鱼  分布区域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 英文名black carp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此外,在安徽俗称“乌混”、“黑混”或“螺蛳混”,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东北地区常见的“青鱼”不是青鱼,应该写作“鲭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在中国境内,最大的青鱼标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硬骨鱼纲,鲤科。体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kg。肉味美。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中文学名青鱼
(二)中文学名草鱼    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辐鳍鱼纲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科雅罗鱼亚科 属草鱼属 种草鱼 分布区域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三)中文学名鲦鱼 鲦鱼:tiáo yú,别名:参鱼,白脑(上平江叫法),雾子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      纲   鱼纲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下平江叫法)鲦鱼,侧扁,背部几成直线,腹部略凸。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体长约15厘米左右,头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眼位于头的前部。鳃耙15~18

(四)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飘鱼属。         俗称:飘鱼,篮片子,篮刀片,薄削。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鱼纲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属  飘鱼属  地方名飘鱼、薄削
 
分布极广,我国辽河、长江、钱塘江、闽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五)中文学名青梢红鲌 拉丁学名erythroculter dabryi (bleeker,)别称青桔子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科  鲌亚科    属  红鲌属 
  青梢红鲌是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红鲌属的一种鱼,为中上层鱼类,在湖泊内多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浅湖湾中,在江河内多在水流缓慢的河湾中。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成鱼主要食虾和小鱼,亦食少量的水生昆虫和甲壳类。 冬龄鱼即达性成熟。生殖期在5—7月。产卵场多位于水草丛生的湖汊或河湾中,卵具粘性,产出后粘附水草上发育。是一种较小型的经济鱼类,最大可长至1市斤左右。


(六)中文学名翘嘴红鲌 拉丁学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别    称翘嘴巴、翘鲌子、鲌刺、鱼翘壳、鱼白鱼等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硬骨鱼纲      纲  辐鳍亚纲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科  鲌亚科     属  红鲌属 
 翘嘴红鲌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圆。鳞小。翘嘴红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
其生长迅速,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分布区域长江中下游各地区水域 美    誉淡水四大名鱼,太湖三白。


(七)中文学名花骨鱼 拉丁学名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界动物界      科鲤科 
 
花骨鱼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八)唇(鱼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 ;鮈亚科;(鱼骨)(hua)属。唇(鱼骨)分布于我国台湾各水系和闽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直至黑龙江水系。
(九)中文学名鱤鱼 别    称魠、哆口鱼、黄颊、黄颊鱼、鳏鱼等 界  动物界      科  鲤科鱼类 分布区域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鱤鱼,又叫鳏、魠、哆口鱼、黄颊、黄颊鱼、鳏鱼、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属鲤科鱼类,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十)中文学名鲤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分布区域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 英文名common carp 命名人linnaeus, 1758  
鲤 lǐ 形声。字从鱼声从里,里亦声。“里”本指“里边”、“内里”,引申指“水底”(与“水面”相对)。“鱼”和“里”联合起来表示“生活在水底的鱼”。本义:栖息在水底的鱼。英文名:carp (cyprinus carpio,cyprinidae)。鲤(cyprinus carpio)硬骨鱼纲,鲤科。体延长,稍侧扁,体长可达1m左右。体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2对。背鳍、臀鳍均具硬刺,最后一硬刺的后缘具锯齿。栖息水底层,杂食性。中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中都产,是重要的养殖鱼类。中国养鲤已有2400余年历史,现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品种颇多,常见的有:镜鲤,皮肤光滑,仅侧线部和背、腹部有少数大型鳞片;革鲤,皮肤绿黑色,无鳞;荷包红鲤,体短、头大、腹部圆突,含脂丰富;兴国红鲤,体红色
(十一)中文学名鲫鱼 拉丁学名carassius auratus
别称 刀子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目 鲤形目 亚    目鲤亚目 科鲤科 亚    科鲤亚科  属鲫属 种鲫鱼 分布区域欧亚地区,全国各地淡水域 命名者linnaeus, 1758 汉语拼音jìyú 其他中文名鲋鱼、鲫瓜子、鲫皮子、肚米鱼 地方名草鱼板子、喜头、巢鱼、鲫拐子等
 
  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其中一种鱼类。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和食用的野生鲫鱼学名同为carassius auratus 。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为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最大体长约30厘米,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带,其中洱海鲫鱼较为出名。

(十二)中文学名华鳈拉丁学名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别称花石鲫,黄棕鱼,山鲤子二名法chinese fat minnow     界动物界 门脊索 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 鲤科        亚科鮈  亚科属鳈属分布区域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各主要水系
 分布极广,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区外,几乎遍布中国各主要水系,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均有分布。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一般生活在水流缓慢的中下层水体,用下颌刮食附着在砾石上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及植物碎屑。5-6月繁殖,卵粘性。最大个体能长至20厘米。
(十三)中文学名棒花鱼 拉丁学名abbottina rivularis(basi1ewsky) 别    称爬虎鱼、沙锤、花里棒子,鲤科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 科鲤科cyprinidae 属棒花鱼属abbottina[1]  分布区域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及湖泊、沟塘中。
 棒花鱼,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
(十四)似铜鮈,中文学名似铜鮈 拉丁学名gobio coriparoides nichols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鮈属 分布区域黄河水系 
 
为鲤科鮈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水系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山西。背鳍条3,7;胸鳍条1,14~17;腹鳍条1,7;臀鳍条3,6。鳃耙2~3。下咽齿2行,2.5一5.2。侧线鳞39[(6~7)/(4~v)]40;背鳍前鳞16~17;围尾柄鳞16。
标准长为体高的3.7~4.3(平均4.o)倍,为头长的3.4~4.3(3.9)倍,为尾柄长的4.8~5.7(5.4)倍,为尾柄高的8.0~9.1(8.5)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2.8)倍,为眼径的5.1~6.3(5.6)倍,为眼间距的2.5~3.3(2.9)倍,为须长的2.3~3.1倍,为尾柄长的1.1~1.5(1.4)倍,为尾柄高的1.9~2.4(2.2)倍.
体粗短,略侧扁。背鳍起点处稍高,腹部圆,尾柄稍高.头长约等于体高.吻圆钝,较短,鼻孔前方凹陷不显著,吻长小于眼后头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距较宽.口下位,弧形.唇较厚,结构简单,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中断.口角具须工对。较长,末端向后延伸超过眼后缘的下方.鳃耙不发达.主行的下咽齿末端略呈钩状.鳞圆形,胸鳍基部之前的胸部裸露,有的个体裸露区可扩展到胸鳍基部和腹鳍起点间的后1/3处.侧线完全,平直.
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较长,一般可达腹鳍.腹鳍可达肛门,但不及臀鳍起点.臀鳍较短,起点距腹鳍基部较距尾鳍基部为近.尾鳍又形.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和臀鳍起点间的后1/4处.
体背深褐色,腹面灰白.体背中线上有一排小黑斑,体侧侧线上方有一条不明显的纵行黑色条纹,在尾柄处较为显著.各鳍灰白,均无明显斑点。
(十五)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
 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十六)中文学名鲢鱼 拉丁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别    称白鲢、水鲢、跳鲢、鲢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亚    目鲤亚目 科鲤科  亚    科鲢亚科属鲢属  种鲢 分布区域原分布于中国淡水域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十七)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 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能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十八)中文学名长蛇鮈 拉丁学名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 别    称猪尾巴、麻条鱼、船钉子, 船丁鱼, 麻鲦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    科鮈亚科 属蛇鮈属 种dumerili 分布区域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 编    号6171 定    名bleeker(1871) 类    型6 特    有y 模式产地长江
 
长蛇鮈鱼类,属鲤形目, 鲤科,蛇鮈属。分布在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体较长,头小,腹面平坦,尾柄细长。唇厚,具小乳突。须1对。侧线鳞57~61.胸部具鳞。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及大湖泊中。主食底栖动物。为同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体长约250毫米。肉厚,含脂量高。
(十九)中文学名鲶鱼 拉丁学名silurus asotus 别    称塘虱、胡子鲢、黏鱼、塘鲺鱼、生仔鱼、活的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鲶形目 科鲶科 属鲶属 种鲶鱼 分布区域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 英文名catfish 
 鲇鱼即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二十)中文学名黄颡鱼 拉丁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别    称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疙疤鱼,刺黄股,戈牙,昂刺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鲶形目 科鲿科 属黄颡鱼属 种黄颡鱼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南方地区。 食    性小鱼、浮游动物、螺蛳、昆虫。 黄颡鱼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二十一)中文学名刺鳅 拉丁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 别    称钢鳅,刀鳅,石锥 二名法spiny eel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亚    门脊椎动物 目鲈形目 亚    目刺鳅亚目 科刺鳅科 属刺鳅属 
 刺鳅(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为刺鳅科刺鳅属的鱼类,俗名刀割、刀鳅。在中国,分布于各大水系等,一般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刺鳅科,刺鳅属。俗称:倒鳅,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二十二)中文学名鳜鱼 别    称桂花鱼、花鲫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科真鲈科 属鳜属 分布区域中国各主要水系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鳜花鱼、桂花鱼、花鲫鱼等。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桂花鱼。体高侧扁,口大,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游向浅水区,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肉质细嫩,味极鲜美。体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上下颔前有小齿,体色棕黄,腹灰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斑块、斑点。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也食虾类,常栖息于静水或缓水域底层,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觅食多在夜间,雨后常在急流处产卵,喜群集,鳜鱼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肉质优良,为名贵品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
“桃花流水鳜鱼肥”,指的就是在农历三月是鳜鱼鲜美的时刻。鳜鱼生长快,品质优良。肉嫩无小刺,是分布很广的淡水鱼,食欲极强,主要以其他小鱼为食料。垂钓鳜鱼一般选择在有树桩、木排或大乱石堆的区域。期间有小鱼穿游其间,成为钓鳜鱼的天然鱼场。可选用常见的沙里爬,活泥鳅等小活鱼作为鱼饵。垂钓时,可选用鱼钩钩在鱼背处,保持鱼的活性,可以在水中自由活动。鳜鱼捕食凶猛,上钩时浮漂反应剧烈,一般不会脱钩,但要注意它的背鳍,和胸鳍,要是被刺伤是极难受的。
鳜鱼还有成对活动的习性。在一条鳜鱼后面往往还有一条紧随其后。这时可把钓到的鱼有意在水中溜几个回合,观察其后的鱼跟随而来,这时可用长把操网先把跟随的鱼捞上来,甚是有趣。普通称做"花鲫鱼",即鱼贩和厨人讹称的"桂鱼"。鳜鱼四时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张志和的词:"桃花流水鳜鱼肥",吴雯的诗:"万点桃花半尺鱼",可见古今文人对鳜鱼的赞许。在没刺的鱼类中,鳜鱼是最鲜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饭馆里平日所做的整鱼,常用鳜鱼,醋溜、红烧、酱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块、糟溜、锅塌鱼、葱椒鱼、高丽鱼条、抓炒鱼等,全和黄鱼做法相同,是北京最常用的鱼。
(二十三)中文学名斑鳜 拉丁学名siniperca scherzeri 二名法steindachn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    目鲈亚目 科鮨科 亚    科鳜亚科 属鳜属 种斑鳜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西江斑鳜,主要生长在桂江、西江的湖泊水域中。底栖,喜清水,特别喜欢藏于石块、树根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潜于深水处越冬,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沿岸水草丛中觅食。
 我们于2004年~2006年在梧州桂江河段进行了西江斑鳜驯养技术研究,探讨食性转化时机的把握、驯化饵料的选择及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技术等。
体长、侧扁,背为圆弧形,不甚隆起。口大。端位,稍向上倾斜,下颌略突出.犬齿发达,上颌仅前端有犬齿,排列不规则。卜颌齿常是两个并生,排成一行。鳃耙4,.幽门盲囊45-83。前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的后下缘有绒毛状细锯齿。鱼体、鳃盖均被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104-124。背鳍前部具鳍棘12--13,后部 具鳍条11一12;胸鳍具鳍棘1,鳍条14;腹鳍具鳍棘1,鳍条5;臀鳍具鳍棘3,鳍条7一9。各鳍的鳍棘均较强硬.外形似鳜。鳃耙4枚。侧线鳞104~124。幽门垂45~33。头部具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 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体棕黄色或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头顶、背部及侧线上卜都有近似圆形的大小不等的黑斑,但不呈条纹状。各鳍棘上有黑色斑点,胸鳍、腹鳍为淡褐色。

(二十四)中文学名黄鱼幼 拉丁学名hypseleotris swinhonis (günth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鲈形目  科塘鳢科 属黄鱼幼鱼属 
 黄鱼幼识别特征 体小,长形,侧扁,腹部圆。头较大,吻短钝。口大,口斜裂,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体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体侧有多条黄褐色横带纹。
中文名:黄鱼幼背鳍ⅶ-viii,i-11--12;胸鳍i-11--14;腹鳍i-5,臀鳍i--ⅲ~6--8。纵列鳞29—35。肠管长约为标准长的l/2倍。腹腔膜白色。标准长为体高的3.5--4.4倍,为头长的3.5-3.8倍,为尾柄长的3.4-3.8倍,为尾柄高的8.3—9.3倍。头长为吻长的3.1-3.6倍,为眼径的3.6-4.2倍,为眼间距的3.7—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3—2.8倍。体小,长形,侧扁,腹部圆。头较大。吻短钝。口大,口斜裂,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下颌向前突出,稍长于上颌。唇较厚。无须。眼大,位于头侧上方,眼间距窄,等于或小于眼径。鼻孔2对,前后分离,前鼻孔靠近吻端,呈短管状,后鼻孔靠近眼前缘。鳃孔大,鳃膜与峡部相连。上、下颌具多行细齿。背鳍前后分离,间距较近,第一背鳍较短小;第二背鳍较长大。胸鳍较大,末端圆,其位置较高。腹鳍胸位,较胸鳍小而尖,左右分离而不愈合成吸盘。臀鳍位于第二背鳍下方,起点约与第二背鳍的第三、四根分枝鳍条相对。尾鳍不分叉,呈圆扇形。肛门紧靠臀鳍起点。体被栉鳞,鳞片较大,头部除吻和眼间无鳞外,鳃盖、胸、腹部被小圆鳞。体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体侧有lo多条黄褐色横带纹。背鳍膜上有4-5列黑色小斑点。尾鳍上也有数列黑色斑点。背鳍灰色,第一背鳍颜色较深。臀鳍和尾鳍基部桔黄色,其他各鳍淡黄色。

(二十五)中文学名圆尾斗鱼 拉丁学名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 别    称钱爿,斗鱼,黑老婆 二名法macropodus ocell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亚    目攀鲈亚目 科丝足鲈科 亚    科斗鱼亚科 属斗鱼属 种圆尾斗鱼 命名者及年代cantor, 1842 英文名称roundtail paradise fish 中国特有是  中文学名圆尾斗鱼 拉丁学名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 别    称钱爿,斗鱼,黑老婆 二名法macropodus ocell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亚    目攀鲈亚目 科丝足鲈科 亚    科斗鱼亚科 属斗鱼属 种圆尾斗鱼 命名者及年代cantor, 1842 英文名称roundtail paradise fish 中国特有
 圆尾斗鱼(学名:macropodus ocellatus)为斗鱼科斗鱼属的鱼类。分布在中国(珠江北至黑龙江),日本(中部和南部,但可能为引入种),韩国与俄国(黑龙江,但可能为引入种),一般生活于江河支干流。体侧扁,呈长椭圆形,背腹凸出,略呈浅弧形。头侧扁。吻短突。眼大而圆,侧上位。眶前骨下缘前部游离,具弱锯齿,后部盖于皮下。眼间隔宽,微凸出。前鼻孔近上唇边缘,后鼻孔在眼近前缘。口小,上位,口裂斜,下颌略突出。上下颌牙细弱,犁骨与腭骨无牙,。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下缘具有弱锯齿。鳃孔重大。鳃上腔宽阔,内有迷路状鳃上器官,有辅助呼吸作用。噻耙退化,仅为短突起状。鳃盖膜左右相连,与峡部分离。具圆鳞,眼间、头顶及体侧皆被鳞,背鳍及臀鳍基部有鳞鞘,尾基部亦被鳞。侧线退化,不明显。背鳍一个,起于胸鳍基后上方,基底甚长,棘部与鳍条部连续,后部鳍条较延长。臀鳍与背鳍同形,略长于背鳍,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棘之下。胸鳍圆形,较短小。腹鳍胸位,起点略前于胸鳍起点,外侧第一鳍条延长成丝状。尾鳍圆形。体侧暗褐色,有的暗灰色,有不明显黑色横带数条。鳃盖骨后缘具一蓝色眼状斑块,小于眼径。在眼后下方与鳃盖间有二条暗色斜带。体侧各鳞片后部有黑色边缘。背鳍、臀鳍及腹鳍暗灰色,胸鳍浅灰色。雄鱼常比雌鱼体色鲜艳,背鳍和臀鳍后部鳍条更为延长。
(二十六)中文学名乌鳢 拉丁学名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 别    称北方蛇头鱼、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 二名法channa arg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鳢形目 亚    目鳢亚目 科乌鳢科 属鳢属 种乌鳢 
 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形呈长棒状。头部扁平,头大,口裂大。吻部圆形。口内齿牙丛生。偶鳍皆小,背鳍和臀鳍特长,尾鳍圆形。头部与躯干部皆被有大小相似的鳞片。侧线完整,在胸鳍的后方有个弯曲。 头顶部有许多感觉小孔,大鱼其数目较多。体色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体侧有作八字形排列的显明黑色条纹。头部有三对向后伸出的条纹。[1]  乌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 乌鳢 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乌鳢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乌鳢鱼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乌鳢 乌鳢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乌鳢的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乌鳢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乌鳢体较长,斑鳢钵较短;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斑纹;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长,更似蛇。

(二十七)中文学名鳝鱼 拉丁学名monopterus albus 别    称黄鳝、蛇鱼、血鳝、常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合鳃鱼目 科合鳃鱼科 亚    科黄鳝亚科 属黄鳝属 种黄鳝 分布区域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 生活栖息环境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 
 鳝鱼(学名: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血鳝、常鱼、[1]  长鱼(苏北一带)。 合鳃鱼目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在川、云、贵、渝、湘、鄂、皖、豫以及两广等地都有分布。鳝鱼就是俗称的黄鳝,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喜欢安静,一般静卧在水底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二十八)中文学名蟾蜍 拉丁学名toad 别    称疥蛤蟆,癞蛤蟆,蛤蟆 二名法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两栖纲 亚    纲滑体亚纲 目无尾目 亚    目前凹型亚目 科蟾蜍科 分布区域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存在。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 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雄性蟾蜍接生员身上,背着许多刚刚产出的蟾蜍卵。它的责任就是保护这些蟾蜍卵不被其他捕食者吃掉。
(二十九)中文学名黑斑蛙 拉丁学名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别    称黑斑侧褶蛙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两栖纲 亚    纲滑体亚纲 目无尾目 亚    目新蛙亚目 科蛙科 属侧褶蛙属 种黑斑蛙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俄罗斯联邦
 黑斑蛙(学名: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黑斑蛙喜群居,营水陆两栖生活,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冬眠,蝌蚪期为杂食性,成体期以昆虫为食,4-7月繁殖,每次产卵2-3.5千粒,栖息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俄罗斯联邦。黑斑蛙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三十)中文学名鳖 拉丁学名trionyx sinensis 别    称甲鱼、水鱼、团鱼、老鳖、王八、泥龟 二名法鼋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    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    目曲颈龟亚目 科鳖科 族鳖族 属鳖属 种鳖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类    型两栖爬行类 下    目真曲颈龟下目
 鳖(soft shelled turtle)是鳖科鳖属的一种动物。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鳖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十一)中文学名乌龟 拉丁学名tortoise 别    称草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    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    目曲颈龟亚目 科龟科 亚    科潮龟亚科(淡水龟亚科) 族潮龟族 属乌龟属 种乌龟
 乌龟通常是龟鳖目的统称。有时特指 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
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除海龟和鳄龟)。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中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广西,山东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等地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鲜。该物种已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ⅲ,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十二)中文学名丽斑麻蜥 拉丁学名eremias argus 别    称蛇虫子、麻蛇子、蝎虎子、蛇虎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蜥蜴目 科蜥蜴科 属麻蜥属 种丽斑麻蜥 亚    种2个 分布区域朝鲜、蒙古、俄罗斯、中国 命名人及年代peters,1869   丽斑麻蜥是蜥蜴科、麻蜥属动物。丽斑麻蜥体型圆长而略平扁,尾圆长,头略扁平而宽,背棕灰夹青、棕绿、棕褐、黑灰等色,腹部乳白色。丽斑麻蜥昼行性,性机敏,行动敏捷,攻击力强,活动范围不大,属变温动物,具冬眠习性,食性广泛,以多种昆虫为食,年产2窝,窝卵数2-8枚,栖息于平原、丘陵、草原、低山和农区等各种环境,分布于朝鲜、蒙古、俄罗斯、中国。丽斑麻蜥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十三)中文学名丽纹攀蜥 拉丁学名japalura splendida 别    称丽纹龙蜥 界动物界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    目蜥蜴亚目 sauria 科鬣蜥科 agamidae 属攀蜥属 japalura 种丽纹攀蜥splendida 亚    种无 分布区域分布于四川、甘肃、贵州、湖北、湖南、云南等地。 目前现状濒危物种 
 
丽纹攀蜥,曾用名丽纹龙蜥,是我国攀蜥属下19种物种之一。分布区于所有攀蜥中最广,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湖北。该物种雌雄性二态明显,雄性颈鬣发达,背部绿色纵纹边界清晰规则,尾根较雌性膨大;而雌性颈鬣较弱,背部绿色纵纹间有明显深色横纹,绿色纵纹边界不清晰,且尾根部较细。作为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国产蜥蜴物种,加之目前没有任何批量人工繁殖,丽纹攀蜥野生种群面对极大的非法采集压力。该物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三有”野生动物。
(三十四)中文学名黄脊游蛇 二名法coluber spinalis(peters, 1866)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亚    目蛇亚目 科游蛇科 属游蛇属 种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属于游蛇科。全长约1米左右。背面褐绿色,背部中央有一条略为宽的黄白色条纹,躯体侧方亦有直条细纹。头部近眼睛位置具有如同背中线般的黄白色横纹。
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属无毒蛇。
(三十五)中文学名赤链蛇 拉丁学名dinodon 别    称火赤链、红斑蛇、燥地火链、红百节蛇、红麻子 二名法dinodon rufozonatum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    纲双孔亚纲 目蛇目 亚    目新蛇亚目 科游蛇科 亚    科游蛇亚科 属链蛇属 种赤链蛇 分布区域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毒蛇。全长约1米,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此蛇属中型蛇类,体长可达1.5米以上,体重达1000~1250克左右,最大者可达1500克。
(三十六)
 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广布于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此外在近京的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流域比较常见。多见于山区森林以及常栖息于山区居民点附近的水沟边或山上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三十七)中文学名虎斑颈槽蛇 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 别    称虎斑游蛇、野鸡项、雉鸡脖、竹竿青、鸡冠蛇,野鸡脖子 二名法rhabdophis tigrinus(boie,1826)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    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游蛇科 属颈槽蛇属 种虎斑颈槽蛇 r. tigrinus 分布区域日本,朝鲜,俄罗斯,中国大陆,台湾岛 虎斑颈槽蛇(虎斑游蛇)游蛇科,颈槽蛇属。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体长约0.8米左右。体重一般为200~400克。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其实它是毒蛇(过敏体质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归为毒蛇)但性格温顺。
(三十八)中文学名白鹭 拉丁学名egrett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亚    科鹭亚科 属白鹭属 种13种 亚    种28亚种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英文名egret  白鹭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体长约56cm,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条细长的长翎作为饰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期后消失。细长黑喙;黑腿,黄脚掌;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嘎嘎嘎叫声。
(三十九)中文学名草鹭 拉丁学名ardea purpurea 别    称草当、花洼子、黄庄、紫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种草鹭 亚    种3亚种 命名时间linnaeus,1766 英文名称purple heron   草鹭是大、中型涉禽,体形呈纺锤形,草鹭的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胸前有饰羽。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飞时头颈弯曲。选择固定的地点筑巢,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水库和水塘岸边及其浅水处,特别是生长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为喜欢。常成小群栖息于稠密的芦苇沼泽地上或水域附近灌丛中,主要以小鱼、蛙、甲壳类、蜥蜴、蝗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寿命25年。分布于中国,印度,伊朗,欧洲南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
(四十)中文学名池鹭 拉丁学名ardeola bacchus 别    称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沼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池鹭属 种池鹭 亚    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55 英文名称chinese pond-heron 英文名称chinese pond heron  
池鹭 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分相类似。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每窝产卵3-6枚。分布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
(四十一)中文学名苍鹭 拉丁学名ardea cinerea 别    称老等、灰鹳、青庄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种苍鹭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名grey heron 英文名gray heron  中文学名苍鹭 拉丁学名ardea cinerea 别    称老等、灰鹳、青庄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种苍鹭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名grey heron 英文名gray heron   苍鹭又称灰鹭,为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外侧次级飞羽黑灰色,内侧次级飞羽灰色;大覆羽外翈浅灰色,内翈灰色;中覆羽、小覆羽浅灰色;三级飞羽暗灰色,亦具长尖而下垂的羽毛。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四十二)中文学名鸿雁 拉丁学名anser cygnoides 别    称原鹅、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雁亚科 族雁族 属雁属 种鸿雁 亚    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swan goose  鸿雁:是大型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嘴黑色,体色浅灰褐色,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前颈近白色。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颈近白色,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分布于中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亚,从鄂毕河、托博尔河往东,一直到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越冬在朝鲜半岛和日本。
(四十三)中文学名鸳鸯 拉丁学名aix galericulata 别    称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族栖鸭族 属鸳鸯属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mandarin duck 英文名称mandarin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作为经常出现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鸟类。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四十四)中文学名豆雁 拉丁学名anser fabalis 别    称大雁、麦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雁属 种豆雁 亚  种5亚种    豆雁 是大型雁类,体长69-80厘米,体重约3千克。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分布于中国、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
(四十五)中文学名白额雁 拉丁学名anser albifrons 别    称大雁、花斑雁、明斑雁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雁属 种白额雁 亚    种5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scopoli, 1769 英文名称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英文名称white-fronted goose   白额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
(四十六)中文学名灰雁 拉丁学名anser anser 别    称大雁、沙鹅、灰腰雁、红嘴雁,沙雁,黄嘴灰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雁亚科 族雁族 属雁属 种灰雁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greylag goose 灰雁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嘴、脚肉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食物为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螺、虾、昆虫等动物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分布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和中国。
(四十七)中文学名大天鹅 拉丁学名cygnus cygnus 别    称咳声天鹅、喇叭天鹅、黄嘴天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雁亚科 族天鹅族 属天鹅属 种大天鹅 分布区域国内分布繁殖新疆,内蒙古及东北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whooper swan    大天鹅是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体型高大,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8年。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亚洲,冬季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迁经华北、新疆、内蒙古而到黑龙江、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四十八)中文学名赤麻鸭 拉丁学名tadorna ferruginea 别    称黄鸭,黄凫,渎凫,红雁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麻鸭属 种赤麻鸭 亚    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64 英文名称ruddy shelduck   赤麻鸭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主要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东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等地。
(四十九)中文学名绿头鸭 拉丁学名anas platyrhynchos 别    称大绿头,大红腿鸭,官鸭,对鸭,大麻鸭,青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鸭亚科 族鸭族 属鸭属 种绿头鸭 亚    种7亚种  绿头鸭属游禽,大型鸭类。体长47-62厘米,体重大约1千克,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胁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征。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温带水域。越冬在欧洲、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洲一带。
(五十)中文学名绿翅鸭 拉丁学名anas crecca 别    称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八鸭、小蚬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亚    科鸭亚科 属鸭属 种绿翅鸭 亚    种3亚种   绿翅鸭是小型鸭类,体长37厘米,体重约0.5千克。嘴脚均为黑色。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时,极为醒目。飞翔时,雌雄鸭翅上具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翼镜和翼镜前后缘的白边,亦非常醒目。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五十一)中文学名孔雀 别    称越鸟、南客 二名法peafowl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亚    目鸡亚目 科雉科 族孔雀族(pavonini) 属孔雀属 种2种(绿孔雀和蓝孔雀)  保护级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又名为越鸟,东南亚东印度群岛和南亚印度产的一种大型的陆栖雉类,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孔雀有三种,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该属,而刚果孔雀单独成属。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雄鸟颈部为宝蓝色,尾屏绿色,富有金属光泽,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东南亚。此外,蓝孔雀还有白孔雀和黑孔雀两种变异种。群居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羽毛可做装饰品。孔雀,鸡形目、雉科两种羽衣非常华美的鸟类的统称。孔雀属的两个种是印度和斯里兰卡产的蓝孔雀即印度孔雀和分布自缅甸到爪哇的绿孔雀即爪哇孔雀。雄鸟具直立的枕冠,羽色华丽,尾上覆羽特别延长,远超过尾羽。
(五十二)中文学名游隼 拉丁学名falco peregrinus 别    称花梨鹰、鸽虎.鸭虎、青燕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隼科 属隼属 种游隼 亚    种18亚种   游隼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五十三)中文学名鹧鸪 拉丁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鹧鸪属 种鹧鸪 亚种2亚种   鹧鸪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灰色,翅膀为黑白交叉,眼圈为红色,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至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北部、中国香港、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五十四)中文学名雉鸡 拉丁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 别    称环颈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雉属 种雉鸡 亚    种31亚种 命名者及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ring-necked pheasant 英文名称common pheasant 英文名称pheasant 
 雉鸡又名环颈雉、野鸡,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五十五)中文学名鹌鹑 拉丁学名coturnix coturnix 别    称普通鹌鹑、鹑鸟、宛鹑、奔鹑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鹌鹑属 种鹌鹑 亚    种5亚种  鹌鹑体长18厘米,体小而滚圆,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雄鸟颏深褐,喉中线向两侧上弯至耳羽,紧贴皮黄色项圈。皮黄色眉纹与褐色头顶及贯眼纹成明显对照。雌鸟亦有相似图纹但对照不甚明显。常成对而非成群活动。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溪边及山坡丘陵一带,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等,在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的莎车、裕民等地至东部的罗布泊,越冬于西藏南部和东南部,有时也到云南西北部的中甸。
(五十六)中文学名灰鹤 拉丁学名grus grus 别    称千岁鹤、玄鹤、番薯鹤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鹤形目 科鹤科 属鹤属 种灰鹤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ommon crane 英文名称crane   灰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20厘米。颈、脚均甚长,全身羽毛大都灰色,头顶裸出皮肤鲜红色,眼后至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脚黑色。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其中尤为喜欢以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植物叶、茎、嫩芽、块茎、草子、玉米、谷粒、马铃薯、白菜、软体动物、昆虫、蛙、蜥蜴、鱼类等食物为食。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时常为数个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飞,有时也成40-50只的大群,繁殖期4-7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在世界范围内,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其越冬地在法国,阿拉伯半岛,非洲西北部和东北部,中东,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偶见于朝鲜半岛,日本和北美西部。越冬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
(五十七)中文学名黑水鸡 拉丁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 别    称鷭、江鸡、红骨顶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黑水鸡属 种黑水鸡 亚    种1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common moorhen 英文名称 moorhen   黑水鸡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栖息于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
(五十八)中文学名白骨顶鸡 拉丁学名fulica atra 别    称白骨顶、骨顶鸡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骨顶属 种白骨顶鸡 亚    种4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common coot 英文名称coot 英文名称eurasian coot
 白骨顶鸡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翅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跗蹠短,短于中趾不连爪,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也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广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分布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内蒙古,东至吉林长白山,西至新疆天山、西藏喜马拉雅山,南至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和海南岛。
(五十九)中文学名大鸨 拉丁学名otis tarda 别    称地鵏、老鸨、独豹、野雁 二名法great bustard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鸨科 属鸨属 种大鸨 亚种2亚种  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毫米。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于翅长的1/4。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六十)中文学名水雉 拉丁学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别    称鸡尾水雉、长尾水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水雉科 属水雉属 种水雉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等地区。模式产地:菲律宾吕宋岛。水雉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主要为淡水湖沼。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夏羽头、颏、喉和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黑色,往两侧延伸成一条黑线,沿颈侧而下与胸部黑色相连,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背、肩棕褐色,具紫色光泽。腰、尾上覆羽和尾黑色。翅上覆羽白色,第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黑色,第二枚的内翈基部有一小白点,第三枚亦为黑色,但内翈大部已变为白色。从此往内白色越来越大,仅羽尖残留黑色,到内侧次级飞羽则全为白色。下体棕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4枚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向下弯曲。虹膜褐色,嘴蓝灰色,尖端缀有绿色,附蹠和趾淡绿色。 冬羽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眉纹,颈侧具黄色纵带,一条粗的黑褐色过眼纹沿颈侧黄色纵带前面而下,与宽阔的黑褐色胸带相连。其余下体白色,尾短。上体较夏羽为淡,呈绿褐色或灰褐色。飞羽同夏羽,外侧和内侧翅覆羽白色,中间翅覆羽具淡褐色横斑。 膜淡黄色,嘴黄色,尖端褐色,脚、趾暗绿色至暗铅色。 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颈无黄色纵纹。
(六十一)中文学名扇尾沙锥 拉丁学名gallinago gallinago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鹬科 属沙锥属 种扇尾沙锥 定名年代1758年  扇尾沙锥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台湾称田鹬。全长约27厘米。背部及肩羽褐色,有黑褐色斑纹,羽缘乳黄色,形成明显的肩带;头顶冠纹和眉线乳黄色或黄白色,头侧线和贯眼纹黑褐色;前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斑。腹部灰白色,具黑褐色横斑,次级飞羽具有白色宽后缘,翼下具有白色宽横纹。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翅上覆羽微缀皮黄白色羽缘。上体纵带较窄。虹膜黑褐色。嘴长而直,端部黑褐色,基部黄褐色。脚和趾橄榄绿色,爪黑色。在中国东北和西北新疆为夏候鸟,长江以南为冬候鸟。春季于3-4月,少数迟至5月上旬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8-9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少数迟至10月才往南迁。常成松散的小群迁飞。
(六十二)
 中文学名灰斑鸠 拉丁学名streptopelia decaocto (frivaldszky,1838)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aves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鸽形目 科鸠鸽科 亚    科鸠鸽亚科 属斑鸠属 streptopelia 种灰斑鸠  颜    色灰色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灰斑鸠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中等体型32厘米,为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分布广范,但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蓝灰色斑块,尾羽尖端为白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环外有白色羽毛围绕。虹膜红色,眼睑也为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自包或浅灰色,嘴近黑色,脚和趾暗粉红色,中国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有见于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记录。国外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中亚、印度、缅甸和日本等地。亚种stoliczkae分布于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区;指名亚种由华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为迷鸟偶然出现在安徽、福州及云南。
(六十三)中文学名大杜鹃 拉丁学名cuculus canorus 别    称喀咕、布谷、郭公、获谷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鹃形目 科杜鹃科 亚    科杜鹃亚科 属杜鹃属 种大杜鹃 定名年代1758年 大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鸟类,别名郭公、布谷、鸠、喀咕。基本分布于全国。幼鸟头顶、后颈、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缘,形成鳞状斑,以头、颈、上背为细密,下背和两翅较疏阔。飞羽内侧具白色横斑;腰及尾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缘;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轴及两侧具白色斑块,外侧尾羽白色块斑较大。颏、喉、头侧及上胸黑褐色,杂以白色块斑和横斑,其余下体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虹膜黄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近黄色,脚棕黄色。
(六十四)中文学名长耳鸮 拉丁学名asio otus 别    称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夜猫子、猫头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鸮形目 科鸱鸮科 属耳鸮属 种长耳鸮
 长耳鸮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眼橙红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
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六十五)中文学名楼燕 拉丁学名apus ap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雨燕目 科雨燕科 属雨燕属 种楼燕 英文名common swift 
 楼燕两翅狭长,呈镰刀状,两翅初级飞羽外侧和尾表面微具铜绿色光泽。尾叉状。颏、喉灰白色,微具淡褐色纤细羽干纹。幼鸟额污灰白色,通体烟褐色,无光泽,微具细窄的灰白色羽缘。颏、喉灰白色扩展到上胸。虹膜暗褐色,嘴短阔而平扁,纯黑色,脚黑褐色。主要栖息于森林、平原、荒漠、海岸、城镇等各类生境中。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飞行性昆虫。常在飞行中边飞边捕食。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高大的古建筑物、宝塔、庙宇、宫殿的天花板、横梁和墙壁洞穴中,也在岩壁、城墙洞穴中营巢。
(六十六)中文学名翠鸟属 拉丁学名alcedo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佛法僧目 科翠鸟科 属翠鸟属 种15种 亚    种48种   翠鸟属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六十七)中文学名绿啄木鸟 别    称森林医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鴷形目 科啄木鸟科 种啄木鸟
 绿啄木鸟是所有啄木鸟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啄木鸟科,鴷形目。雄鸟前头有红斑,雌鸟没有。春天来到,树林里响起一片尖锐而生硬的叫声:“提亚卡干,提亚卡干,人们很远地就能听到,它们特别是在一冲一歇、一起一落地飞行着的时候这样叫着。主要在南方生殖繁衍。
(六十八)中文学名崖沙燕 拉丁学名riparia riparia 别    称灰沙燕、土燕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    目燕雀亚目 科燕科 属燕属 种崖沙燕 亚    种8亚种
 崖沙燕又名灰沙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1-14厘米,背羽褐色或砂灰褐色;胸具灰褐色横带,腹与尾下覆羽白毛,尾羽不具白斑。成鸟上体暗灰褐色,额、腰及尾上覆羽略淡;眼先黑褐;耳羽灰褐;至颈侧灰白;灰褐色胸带完整;覆及尾下覆羽白毛;两翅内侧飞羽和覆羽与背同色,外侧飞羽和覆羽黑褐;腋羽灰褐色;尾羽黑褐沾棕。两性同形。虹膜深褐;嘴黑褐;趾灰褐色,爪褐色。分布于全世界,澳大利亚除外。欧亚大陆的鸟冬季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生活于沼泽尤其是有沙滩的河流。营巢于河岸洞穴。
(六十九)中文学名喜鹊 拉丁学名pica pica 别    称普通喜鹊、欧亚喜鹊、鹊、客鹊、飞驳鸟、干鹊、鷽、雤、鶾鷽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    目鸣禽亚目 科鸦科 属鹊属 种喜鹊 亚    种10亚种 喜鹊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
 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每窝产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个月左右离巢。除南美洲、大洋洲与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中国有4个亚种,见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的全国各地。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七十)中文学名大山雀 拉丁学名parus major 别    称灰山雀 二名法山雀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山雀科 属山雀属 种大山雀 亚    种34亚种
 大山雀中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整个头黑色,头两侧各具一大型白斑。上体蓝灰色,背沾绿色。下体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边飞边叫,略呈波浪状飞行,波峰不高。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刺蛾幼虫、尺蠖蛾幼虫、库蚊、花蝇、蚂蚁、蜂、松毛虫、浮尘子、蝽象、瓢虫、螽斯等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欧洲、中亚、西伯利亚、远东、朝鲜、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七十一)中文学名麻雀拉丁学名passer montanus别称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目雀形目科文鸟科属麻雀属种麻雀 p. montanus二名法linnaeus, 1758分布区域全国各地保护等级国家(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相当广泛。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七十二)中文学名刺猬 拉丁学名erinaceinae 别    称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 目猬形目 科猬科 erinaceidae 亚    科猬亚科 erinaceinae 属猬属 保护级别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刺猬是属于猬亚科的一类猬形目哺乳动物的统称。它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布满短而密的刺,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刺猬是异温动物。猬属的刺猬分布最普遍,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中国最常见的有黑龙江刺猬等。
(七十三)中文学名草兔 拉丁学名lepus capensis 别    称海角野兔,阿拉伯野兔,布朗野兔,沙漠野兔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 目兔形目 科兔科 亚    科兔亚科 属兔属 种草兔 亚    种49亚种 命名者及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ape hare,desert hare 保护级别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草兔是兔属的一种,又叫山跳子、跳猫、蒙古兔等,体形较大,体长36~54厘米,尾长9~11厘米,后足长9~12厘米,耳长10~12厘米,体重平均为2千克。身体背面为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面白色,耳尖暗褐色,尾的背面为黑褐色,两侧及下面白色。草兔终生生活于地面,不掘洞,善于奔跑,多在夜里活动。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睁眼,不久就能跑。分布于欧洲、俄罗斯和蒙古,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
(七十四)中文学名黄鼬 拉丁学名mustela sibirica 别    称黄鼠狼、黄狼、黄皮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鼬科 属鼬属 种黄鼬 亚    种12亚种 黄鼬俗名黄鼠狼,体长280-400毫米,雌性小于雄性1/2-1/3。头骨为狭长形,顶部较平。因为它周身棕黄或橙黄,所以动物学上称它为黄鼬。是小型的食肉动物。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庄、城市和山区等地带。夜行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每年3-4月发情交配。选择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乱石堆、树洞等隐蔽处筑巢。雌兽妊娠期为33-37天。通常5月产仔,每胎产2-8仔。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民间谚语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实际上黄鼬很少以鸡为食。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泰国等地,中国西藏以及其他很多地区都有分布。

阅读 9149

专业会员

专业号:


张洪北的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执委会办公室

    基于技术构建

    网站地图